“1997年5月,我来华西,在此之前,我对中国,对江苏,是一无所知的。”来自美国费城的詹姆士对记者说。詹姆士是启祥中国纸业公司脱墨纸浆及造纸部的总经理,这家公司与华西集团合资办厂。
“起初,在这里生活感到困难,主要是语言不通。”在一旁的约瑟夫插话道,他是该公司脱墨纸浆及造纸部的经理。现在已经在华西生活了大半年,慢慢适应了中国的生活,尤其对中国菜赞不绝口。两人还给自己起了中国名字———马德生和彭国志,由村民“老马”、“老彭”地叫,他们觉得挺顺耳。
来自英国BESO组织的毛纺行业权威瓦尔特·克劳斯先生一到华西毛纺厂,马上开始工作。克劳斯先生虽然年逾古稀,但中午从不午睡,“洋专家”享受的是薪酬制,不是拿计时工资,但老人常常加班加点,周六也不休息。
同样,“洋专家”们也从华西人身上感受到了中国人的勤奋刻苦。
老外们到中国前大都不知道中国农村是怎么样的,中国的乡镇企业又是怎么回事。英国克劳斯和法国的服装专家爱丽斯到华西的毛纺厂和服装厂后,才发现中国的乡镇企业有这么先进的设备,连说几声没想到。
来自澳大利亚的启祥公司总经理助理张玉德先生说:“我相信中国的农村将来会像华西一样,会有越来越多的老外来为中国的农民‘打工’。”
(《解放日报》98.1.20吴卫群文)